| 薏苡明珠 | | 拼音: | yì yǐ míng zhū | 简拼: | yymz | | 近义词: | 薏苡之谤 | 反义词: | | | 用法: | 动宾式;作谓语;含贬义 | | 解释: | 薏苡:多年生草本植物, 果实可供食用酿酒, 并入药。薏米被进谗的人说成了明珠。比喻被人诬蔑, 蒙受冤屈。 | | 出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 军还, 载之一车。……及卒后, 有上书谮之者, 以为前所载还, 皆明珠文犀。” | | 例子: | 梧桐夜雨词凄绝, ~谤偶然。(清·陈彝尊《酬洪昇》诗) | | 歇后语: | | | 谜语: | | | 成语故事: | 薏苡明珠 成语“薏苡明珠”、“薏苡之谤”与为汉光武帝刘秀打天下立下汗马功劳的伏波将军马援的一段冤案有关。 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 马援奉令去南疆(今广东、广西等地)平定叛乱。马援在交州时就常食用薏苡的种仁-薏米, 认为它能“轻身省欲, 以胜瘴气”。薏苡是一味中药, 也可食用, 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之功。南方的薏苡仁大而优, 马援在班师回朝时, 就特意带回了一车薏苡籽, 准备用作种子来种植。由于薏苡籽实呈卵状或球形, 直径5-7毫米, 外包有似珐琅质的硬壳, 看上去确实有点像珍珠。朝中的一些权贵就认为马援车中装的是私掠的明珠等珍宝。由于马援当时很受光武帝的重用, 这般权贵们不敢有所动作。等到马援死后, 监军梁松嫉贤妒能, 就上书诬告马援搜刮了大量的明珠宝物, 归为己有。汉光武帝竟然相信了这些不实之辞, 龙颜大怒, 传旨追回马援的“新息侯印”, 使马援的妻子马夫人不敢报丧, 偷偷的把马援的棺材埋在城外, 连以前宾客故人也不敢上马家吊丧。 后世以“薏苡明珠”、“薏苡之谤”比喻忠良蒙冤被谤。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