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渊驱鱼, 为丛驱雀 | | 拼音: | wèi yuān qū yú, wèi cóng qū què | 简拼: | wyqywcqq | | 近义词: | | 反义词: | | | 用法: | | | 解释: | 〖解释〗比喻为政不善, 人心涣散, 使百姓投向敌方。同“为渊驱鱼, 为丛驱爵”。 | | 出处: | 〖出处〗 | | 例子: | 〖示例〗 | | 歇后语: | | | 谜语: | | | 成语故事: | 某一日, 孟子的几个学生针对夏、商两朝灭亡的原因展开了激烈地辩论。天命派认为桀和纣的灭亡是天意, 人的力量没法与天意抗衡。有人立即反驳说:“明明是人意嘛, 哪里是什么天意!孔子‘说:‘天何能言?以人代言之。’即使是天意, 也是通过人力来实现的。把一切因果都说成天意, 人的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双方争执不下, 一道去请教孟子。孟子仔细听了双方争执的理由, 分析道:“桀和纣之所以灭国亡身, 不是什么天意, 原因在于他们失去了民心, 一个失掉百姓支持的国君当然要失败了。 一个君主要想取得天下, 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 那就是首先取得百姓们的支持, 百姓不支持的事情肯定办不成。怎样才能取得百姓支持呢?方法也很简单, 那就是深得民心。民心是很容易争取的。”这时有人提出质疑:“纣王造鹿台, 百姓并不支持, 但百姓被迫无奈, 还是把鹿台造起来了。”孟子说:“鹿台是造起来了, 但纣王却为这件事惹怒了百姓, 纣王最后还是自杀了。这样看来, 鹿台建成对纣王而言并不是什么好事呀。”有的学生不愿问题节外生枝, 对孟子说:“先生, 您还是说说桀纣亡天下的原因吧。”孟子说:“好吧, 我们回到原来的话题。还是先说说怎样取得民心:首先是为百姓着想, 做百姓喜欢的事情, 解决百姓的疾苦, 让他们有房�。幸麓�, 有饭吃。凡是百姓讨厌的事情就万万不可去做, 更不能强迫他们去做。”孟子说得有些兴奋, 站起来继续说:“我打个比方, 国君施行仁政, 爱护百姓, 百姓就像百川归海一样涌向国君的周围。你们都知道, 水獭是专门靠吃鱼为生的, 水獭一经出现, 鱼类必然潜往深水;鹰隼专吃小鸟, 小马看到鹰隼了一定会飞向树林深处。所以说, 是水獭代替深水将鱼儿赶来, 鹰隼为丛林聚积鸟类, 故为渊驱鱼者, 獭也;为丛驱雀者, 鹯(zhān)也。由此可见, 是桀纣把百姓驱赶到商汤王和周武王那儿去的。总之, 梁纣的灭亡是因为人心向背, 绝非什么天意。天意大难把握了, 我们还是多尽人力吧。”弟子们听了, 都表示满意。 任何君主残酷剥削百姓, 使百姓活不下去, 百姓必然奋起反抗, 最终导致改朝换代。中国的26部史书记录26个朝代的兴亡史, 考其缘由, 就是亡国之君见利忘义, 干下了“为渊驱鱼, 为丛驱雀”的蠢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