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庭抗礼 | | 拼音: | fēn tíng kàng lǐ | 简拼: | ftkl | | 近义词: | 平起平坐、平分秋色 | 反义词: | 和衷共济、同心协力 | | 用法: |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双方 | | 解释: | 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 分站在庭的两边, 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 彼此对等的关系。 | | 出处: | 庄周《庄子·渔父》:“万乘之主, 千乘之君, 见夫子未尝不分庭伉礼。” | | 例子: | 知县此番便和他~, 留着吃了饭, 叫他拜做老师。(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 | 歇后语: | | | 谜语: | 各部门拒收贿赂 | | 成语故事: | 一天, 孔子和弟子们在树林里休息。弟子们读书, 孔子独自弹琴。一曲未了, 一条船停在附近的河岸边, 一位须眉全白的老渔夫走上河岸, 坐在树林的另一头, 侧耳恭听孔子的弹奏。孔子弹完了一支曲子后, 渔夫招手叫孔子的弟子子贡、子路到他跟前, 并且问道:“这位弹琴的老人是谁呀?” 子路高声说道:“他就是我们的先生, 鲁国的君子孔子呀!” 子贡补充说:“他, 就是以忠信、仁义闻名于各国的孔圣人。” 渔夫微微一笑, 说:“恐怕是危忘真性, 偏行仁爱呀。” 渔夫说完, 转身朝河岸走去。子贡急忙把渔夫说的话报告孔子。孔子听后马上放下琴, 猛然站起身, 惊喜地说:“这位是圣人呀, 快去追他!” 孔子快步赶到河边, 渔夫正要划船离岸, 孔子尊敬地向他拜了两拜, 说:“我从小读书求学, 到现在已经六十九岁了, 还没有听到过高深的教导, 怎么敢不虚心地请求您帮助呢?” 渔夫也不客气, 走下船对孔子说:“所谓真, 就是精诚所至, 不精不诚, 就不能动人。所以, 强哭者虽悲而不哀, 强怒者虽严而不威, 强亲者虽笑而不和。真正的悲没有声音感到哀, 真正的怒没有发出来而显得威, 真正的亲不笑而感到和蔼。真在内者, 神动于外, 所以真是非�?晒蟮�。从此用于人间的情理, 事奉亲人则慈孝, 事奉君主则忠贞, 饮酒则欢乐, 处丧则悲哀。” 孔子听得很有启发, 不住地点头。最后, 孔子卑谦地对渔夫说:“遇见先生真是幸运。我愿意做您的学生, 得到您的教授。请告诉我您住在哪里好吗?” 渔夫没有告诉他住在哪里, 而是跳上小船, 独自划船走了。这时, 颜渊已把车子拉过来, 子路把上车拉的带子递给孔子, 但孔子全不在意, 两眼直勾勾地望着渔夫的船影, 一直到看不见船的影儿, 听不见划水的声音, 才惆伥地上车。 子路对孔子出乎寻常的表现不理解, 在车旁问道:“我为您驾车已经很久了, 还没见过像渔夫这样傲慢的人。就是天子和诸侯见到您, 也是相对得礼, 平等相待, 您还带有点自尊的神色呢!但今天, 那个渔夫撑着船篙漫不经心地站着, 而您却弯腰弓背, 先拜后说话, 是不是太过分了呢?我们几个弟子都对您这举动觉得奇怪:对渔夫怎么可以这样恭敬呢?” 孔子听了子路的话很不高兴, 伏着车木叹口气说:“唉, 子路, 你真是难以教化。你那鄙拙之心至今未改!你靠近一点, 我告诉你听:遇到年长的不敬是失礼, 遇到贤人不尊是不仁, 不仁不爱是造祸的根本。今天这位渔夫是懂得道理的贤人, 我怎么能不敬他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