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华字典

  按部首检索  按拼音检索
不胫而走
拼音: bù jìng ér zǒu 简拼: bjez
近义词: 不翼而飞 反义词: 秘而不宣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状语;比喻不经宣传就迅速流传开来
解释: 不:没有;胫:小腿;走:快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 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出处: 汉·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 以人好之也, 况贤者之有足乎?”
例子: 袁伯珍慌忙把家里所有的东西, 检点一番;别的一样不缺, 只有金银首饰和钞票洋钱, 却一概~。(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
歇后语:
谜语: 蛇行
成语故事:     三国时, 吴国的孙策对有才之士十分妒忌, 常常借故将一些有才能者杀掉。
  有一个名叫盛孝章的有才者住在东吴, 是孔融的好友。他为人耿直、孤傲, 一向为孙策嫉恨。孔融时时为他担心, 生怕他被孙策杀掉。一天, 孔融给曹操写了一封信, 介绍了盛孝章的情况, 劝曹操招纳盛孝章。孔融在信中写道:“如果要光复汉室, 就先得着实求贤;而要得到贤人, 就要尊重贤人。”他打了个比方道:“珠玉无胫而自至者, 以人好之也, 况贤者之有足乎?”(以:因, 意指:珠玉本来是没有脚的, 它之所以会落到人们的手中, 就是因为有人喜欢它, 何况贤人是有脚可以行走的呢?)孔融还在信中强调:“只要尊重贤才, 贤才就会跑来。”
  “不胫而走”一成语便出于此。原喻贤才投奔慕贤者。后用于比喻事情还没推行就传开了。亦作“无胫而行”、“无足而走”、“无胫而走”。

不开头的成语:
不安本分不安其室不安于室不安于位不按君臣不拔一毛
不拔之志不白之冤不败之地不卑不亢不辟斧钺不避斧钺
不避艰险不避水火不避汤火不便水土不辨菽麦不辨菽粟
不辨真伪不辩菽麦不步人脚不测之祸不测之忧不测之罪
不茶不饭不差毫发不差毫厘不差累黍不差上下不臣之心
不成方圆不成三瓦    

走结尾的成语:
大杖则走东奔西走高飞远走横行直走鸡飞狗走牛童马走
畏影而走乌踆兔走乌飞兔走无胫而走小受大走星驰电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