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中国古代关于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的争辩。义, 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利, 指利益、功利。孔子重义轻利, 反对不讲道德而获得富贵, 把义利两者分离。韩非则注重功利, 认为人与人之间首先是利害关系。在中国封建社会中, 儒家重义轻利的道义论基本上占据着统治地位。
分解解释:
| 义 | (yí,yì,)义
(義)
yì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 | 查看详解 | | 利 | (lì,)利
lì
好处, 与“害”“弊”相对:利弊。利害。利益。利令智昏。兴利除弊。
使顺利、得到好处:利己。 | 查看详解 | | 之 | (zhī,)<P class=zdct0><SPAN class=dicpy><FONT color=#ff00 | 查看详解 | | 辨 | (biàn,)辨
biàn
分别, 分析, 明察:辨别。辨认。辨析。辨正。辨识。明辨是非。
古代土地面积单位, 九夫为一 | 查看详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