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华字典

  按部首检索  按拼音检索
 
拼音: ér ,nào , 笔划: 18
部首: 五笔输入法:
       臑的汉字演变 | 臑的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解字:
原文:【唐韻】那到切【集韻】【韻會】乃到切【正韻】奴報切, 。【說文】臂羊矢也。【徐曰】按史記, 龜前臑骨, 帶之入山林不迷。蓋骨形象羊矢, 因名之。【廣韻】臂節。【韻會】肩腳也。【儀禮·鄕射禮】折脊脅肺臑。【禮·少儀】大牢, 則以牛左肩臂臑折九箇。【疏】臂臑謂肩腳也。【史記·龜筴傳】取前足臑骨, 穿佩之。【註】臑臂。  
又【說文長箋】黃蹢躅, 一名臑羊華。  
又【集韻】奴刀切, 音夔。義同。  
又【集韻】人之切, 音而。與胹同。爛也。秦晉之郊謂熟曰胹。【枚乗·七發】熊蹯之臑。【註】臑, 音而, 熟也。【宋玉·招魂】肥牛之腱, 臑若芳些。【註】臑若, 熟爛也。  
又【集韻】五管切, 音輐。體燠也。  
又【集韻】昏困切, 音。肉醢。  
又【集韻】汝朱切【正韻】如朱切, 音儒。【廣韻】耎貌。【集韻】肱骨也。一曰衣名。襦者, 本取臑義。

分类:【未集下】【肉字部】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nào
牲畜前肢的下半截。
中医指人自肩至肘前侧靠近腋部的隆起的肌肉。

笔画数:18;
部首:月;
笔顺编号:35111452444413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