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康熙字典解字: 原文:【廣韻】【正韻】裴古切【集韻】【韻會】伴姥切, 音部。籍也。【孟子】先簿正祭器。【史記·張釋之傳】上問上林尉諸禽獸簿。【前漢·食貨志】與郡縣通姦, 多張空簿。【註】師古曰:簿, 計簿也。 又笏也。【蜀志】秦密見太守, 以簿擊頰。【註】簿, 手版也。 又車駕法從次第爲鹵簿。【史記·黥布傳】布常爲軍鋒。【註】索隱曰:《漢書》作楚軍前簿。簿者, 鹵簿。又百官皆有鹵簿, 各分差等。【梁書·王僧孺傳】道遇中丞鹵簿, 驅廹溝中。 又主簿, 官名。【漢官儀】主簿, 主縣之簿書。 又領也。【荀子·正名篇】五官簿之而不知。 又【集韻】伯各切, 音博。迫也。 又【廣韻】傍各切【集韻】【韻會】白各切【正韻】弼角切, 音薄。蠶具。或作 。 又同箔, 簾也。 又【類篇】弼碧切。壁柱。
分类:【未集上】【竹字部】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簿 bù 本子, 册籍: 簿册。 簿记。 簿籍。 簿录。 古代称公文、案卷:对 簿公堂。 古代的仪仗侍从: 簿伍。卤 簿(古代帝王、后妃、王公大臣外出时的仪仗队。次序排列严格并明文著之于 簿籍)。 笏。 簿 bó 古同“箔”, 养蚕席。 笔画数:19; 部首:竹; 笔顺编号:314314441125112412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