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华字典

  按部首检索  按拼音检索
 
拼音: bīn , 笔划: 17
部首: 五笔输入法: eemk
       豳的汉字演变

康熙字典解字:
原文:【唐韻】補巾切【廣韻】府巾切【集韻】【韻會】悲巾切【正韻】民切, 音彬。【說文】周太王國, 在右扶風美陽。本作邠, 从邑分聲。亦作豳, 美陽亭卽豳也。民俗以夜市, 有豳山。【詩·大雅】篤公劉, 于豳斯館。【詩譜】豳者, 后稷曾孫公劉自邰出徙戎狄之地, 今屬扶風栒邑, 在雍州岐山, 北至太王避狄人處。岐陽, 今鳳翔府扶風縣岐陽鎮, 乃太王之都, 文王治岐之地, 漢爲美陽縣。而公劉所居, 乃今邠州, 屬陝西京兆府路, 北魏置南豳州, 西魏去南字爲豳州, 唐明皇以字類幽, 開元中攺爲邠。  
又姓。出【姓苑】。  
又【集韻】逋閑切。與斒同。斒, 爛色不純也。  
又通作。【前漢·司馬相如傳】珉玉旁唐, 玢豳文磷。【史記】作璸。【註】音班。文理貌。  
又通作斑。【史記·司馬相如傳】被豳文。【註】著斑衣也。【前漢書】作斑。【師古曰】貙豹之皮也。省作豳。或作。豳字原所从的豕字無右邊的く。

分类:【酉集中】【豕字部】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bīn
古地名, 在今中国陕西省旬邑县西南。

笔画数:17;
部首:豕;
笔顺编号:13533342135333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