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康熙字典解字: 原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女滑切, 音肭。【爾雅·釋獸】貀, 無前前足。【註】晉太康七年, 召陵扶夷縣檻得一獸, 似狗豹文, 有角兩前足, 卽此種類也。或說貀似虎而黑, 無兩足。【說文】漢律, 能捕豺貀, 購百錢。【唐書·回鶻傳】黠戛斯, 古堅昆國, 其獸有野馬、骨貀。【異物志】貀出朝鮮, 似狸, 蒼黑色, 無前兩足, 能捕 。 藏器曰:骨豽獸出西方突厥國, 似狐而大, 長尾。【臨海志】狀如鹿形, 頭似狗, 出東海水中。 宗奭曰:今出登萊州, 狀非狗非獸非魚。前腳似獸, 尾卽魚, 身有短靑白毛, 毛有黑點。或曰方書膃肭臍卽貀外腎。○按 說與《爾雅》不合, 存以備考。 又【集韻】當沒切, 音咄。又女骨切, 音 。義 同。 考證:〔【爾雅·釋獸】貀無前足。【註】或說, 貀似虎而黑, 無兩足。〕 謹照原文兩足上增前字。
分类:【酉集中】【豸字部】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貀 nà 古书上说的一种野兽。形状似海狗, 长有豹纹, 有角, 两足;一说似虎而黑, 无前两足。 笔画数:12; 部首:豸; 笔顺编号:34435335225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