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华字典

  按部首检索  按拼音检索
 
拼音: duō , 笔划: 8
部首: 五笔输入法: kbmh
       咄的汉字演变 | 咄的谜语  | 咄的英语  | 咄的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解字:
原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當沒切, 敦入聲。【說文】相謂也。【前漢·李陵傳】立政曰:咄, 少卿良苦。  
又【廣韻】呵也。【戰國策】呴籍叱咄。【前漢·東方朔傳】朔笑之曰:咄。【註】師古曰:咄, 叱咄之聲。  
又泉名。【寰宇記】咄泉在淨戒寺北, 人至泉旁, 大叫大涌, 小叫小涌, 咄之則涌彌甚。  
又【韻會】咄咄, 驚怪聲也。【後漢·嚴光傳】帝卽其臥所, 撫光腹曰:咄咄子陵, 不可相助爲理耶。【晉書·殷浩傳】但終日書空, 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又【增韻】咄嗟, 咨語也。【晉書·石崇傳】嘗爲客作豆粥, 咄嗟便辦。  
又【正字通】或曰汾晉之閒, 尊者呼左右曰咄, 左右必諾。司空圖作休沐記用之。  
又【前漢·西域傳】郁立師國, 王治內咄谷。【註】咄, 丁忽反。  
又【集韻】【韻會】【正韻】都括切, 音掇。【玉篇】叱也。  
又【前漢·東方朔傳註】鄭展曰:咄, 音豽裘之豽。◎按師古以鄧說爲非, 然鄧有此音, 今存之。  
又叶都聿切。【蘇轍·香山賦】母令東坡, 聞我而咄。奉持香山, 稽首仙釋。

分类:【丑集上】【口字部】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duō
〕表示惊怪, 如“ 怪事。”
表示呵叱:“ !你这光棍!那么简单”。

笔画数:8;
部首:口;
笔顺编号:2515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