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华字典

  按部首检索  按拼音检索
 
拼音: ài ,yì , 笔划: 13
部首: 五笔输入法: kuwl
       嗌的汉字演变 | 嗌的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解字:
原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伊昔切, 音益。【說文】咽也。【穀梁傳·昭十九年】歠飦粥嗌, 不容�!!驹]】嗌, 喉也。【楚辭·大招】四酎幷孰, 不歰嗌只。【史記·倉公傳】飮食下嗌。【老子·道德經】終日號而嗌不嗄。  
又【集韻】乙革切, 音戹。義同。【莊子·大宗師】屈服者, 其嗌言若哇。【釋文】嗌, 郭音厄。  
又【集韻】乙角切, 音渥。笑也。【韓詩外傳】疾笑嗌嗌, 威儀固陋。  
又【集韻】烏懈切, 音隘。【揚子·方言】嗌, 噎也。秦晉或曰嗌, 又曰噎。【註】皆謂咽痛。  
又【集韻】壹計切, 音翳。與齸同。江東名咽爲齸。

分类:【丑集上】【口字部】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咽喉。


ài
〕笑声, 如“一幸得胜, 疾笑 ”。
咽喉窒塞, 噎。

笔画数:13;
部首:口;
笔顺编号:251431342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