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缗 | | 拼音: | mín , | 笔划: | 12 | | 部首: | 纟 | 五笔输入法: | xnaj | | | | 缗的汉字演变 | | 康熙字典解字: 原文:【廣韻】武巾切【集韻】眉貧切, 音珉。【正韻】彌鄰切, 音民。【說文】釣魚 也。【詩·召南】其釣維何, 維絲伊緡。【爾雅·釋詁】緡, 綸也。【註】繩也。江東謂之緡。 又【說文】吳人解衣相被謂之緡。【詩·大雅】言緡之絲。【註】緡, 被也。 又錢貫也。【前漢·武帝紀】初筭緡錢。【註】緡, 絲也, 以貫錢也。 又邑名。【左傳·僖二十三年】齊侯伐宋圍緡。【註】緡, 宋邑。高平昌邑縣東南有東緡城。 又【集韻】呼昆切, 音昏。義同。 又【集韻】彌延切, 音棉。通作緜。 又【集韻】弭盡切, 音泯。【莊子·則陽篇】雖使丘陵草木之緡。【音義】緡, 盛也。 又【莊子·在宥篇】當我緡乎。【音義】緡, 泯合也。 又【集韻】美隕切。愍或作緡。痛也。
分类:【未集中】【糸字部】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缗 (緡) mín 古代穿铜线用的绳子。 钓鱼绳。 古代计量单位:钱十 缗(即十串铜钱, 一般每串一千文)。 笔画数:12; 部首:纟; 笔顺编号:55151515251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