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伏鸾、隐鹄分别是三国时期魏国邓艾和陆云的别号。后泛指隐居的贤人。
分解解释:
| 伏 | (fú,)伏
fú
趴, 脸向下, 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
低下去:此起彼伏。
屈服, 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 | 查看详解 | | 鸾 | (luán,)鸾
(鸞)
luán
传说凤凰一类的鸟:鸾凤。鸾飘凤泊(喻夫妻离散或才士失意)。鸾翔凤翥(形容书法笔 | 查看详解 | | 隐 | (yǐn,)隐
(隱)
yǐn
藏匿, 不显露:隐藏。隐匿。隐居。隐士。隐讳。
伤痛:隐恻。
怜悯:恻隐之心。
现 | 查看详解 | | 鹄 | (gǔ,hè,hú,)鹄
(鵠)
hú
水鸟, 形状像鹅, 体较鹅大, 鸣声宏亮, 善飞, 吃植物、昆虫等(亦称“天鹅”):鹄立。鹄 | 查看详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