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1.散官名。三司即三公。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东汉殇帝延平元年, 邓隲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仪同三司之名自此始。魏晋以后, 将军之开府置官属者称"开府仪同三司"。北周改开府仪同三司为开府仪同大将军。隋文帝时为散官, 唐﹑宋﹑元因之, 明废。
分解解释:
| 仪 | (yí,)仪
(儀)
yí
人的外表或举动:仪态。仪表。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 | 查看详解 | | 同 | (tóng,tòng,)●同tóngㄊㄨㄥˊ ◎一样, 没有差异;相同 | 查看详解 | | 三 | (sān,)三 sān ◎数名, 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 | 查看详解 | | 司 | (sī,)司
sī
主管, 操作:司法。司机。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 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 | 查看详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