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华字典

  按部首检索  按拼音检索
 
拼音: guàn , 笔划: 4
部首: 五笔输入法:
       毌的汉字演变 | 毌的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解字:
原文:【唐韻】【集韻】古丸切, 音冠。【說文】穿物持之也。从一橫貫, 象寶貨之形。  
又【廣韻】【集韻】古玩切, 音貫。義同。通作貫。  
又毌丘, 地名。【史記·田完世家】宣公伐衞, 取毌丘。【註】索隱曰:毌, 音貫。毌丘, 古國名。衞之邑。今作毌者, 字殘缺耳。正義曰:《括地志》云:故貫城卽古貫國, 今名濛澤城, 在曹州濟陰縣南。又【字彙補】按《古音畧》貫高之貫音冠, 本毌丘, 複姓, 後去丘爲毌氏。又作貫氏。魏有毌丘儉, 今多呼爲父母之母, 非也。據此, 則毌丘氏當从沽歡切之毌字, 不當从微夫切之毋字矣。其誤已久, 不可不辨。 與毋、母俱別。

分类:【辰集下】【毋字部】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guàn
古同“贯”。
古地名。
姓。


wān
古通“弯”:“士力能 弓。”

笔画数:4;
部首:毋;
笔顺编号: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