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华字典

  按部首检索  按拼音检索
 
拼音: sì ,shí ,yì , 笔划: 9
部首: 五笔输入法: wyve
       食的汉字演变 | 食的谜语  | 食的英语  | 食的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解字:
原文:〔古文〕餐【唐韻】乗力切【集韻】【韻會】實職切, 音蝕。【說文】一米也。【玉篇】飯食。【增韻】殽饌也。又茹也, 啗也。【釋名】食, 殖也, 所以自生殖也。【古史考】古者茹毛飮血, 燧人鑽火, 而人始裹肉而燔之, 曰炮。及神農時, 人方食穀, 加米于燒石之上而食之。及黃帝, 始有釜甑, 火食之道成矣。【易·需卦】君子以飮食宴樂。【書·益稷】暨稷播, 奏庶艱食, 鮮食。【傳】衆難得食處, 則與稷教民播種之, 決川有魚鱉, 使民鮮食之。  
又【書·洪範】惟辟玉食。【註】珍食也。  
又食祿也。【禮·坊記】君子與其使食浮于人也, 寧使人浮于食。  
又祭曰血食。【史記·涉世家】置守冢三十家碭, 至今血食。  
又飮酒亦曰食。【前漢·于定國傳】定國食酒, 至數石不亂。  
又耳食。【史記·六國表】學者牽于所聞, 見秦在帝位日淺, 不察其終始, 因舉而笑之, 不敢道, 此與以耳食無異。  
又目食。【宋史·司馬光傳】飮食所以爲味也, 適口斯善矣。世人取果餌刻鏤之, 朱綠之, 以爲槃案之翫, 豈非以目食乎。  
又吐而復吞曰食。【書·湯誓】朕不食言。【左傳·僖十五年】我食吾言, 背天地也。【爾雅·釋詁】食, 僞也。【疏】言而不行, 如食之消盡, 故通謂僞言爲食言, 故此訓食爲僞也。  
又蠱惑曰食。【管子·君臣篇】明君在上, 便嬖不能食其意。  
又消也。【左傳·哀元年】伍員曰:後雖悔之, 不可食已。【註】食, 消也。  
又【書·洛誥】乃卜澗水東瀍水西惟洛食。【傳】卜必先墨畫龜, 然後灼之, 兆順食墨。  
又日食, 月食。【易·豐卦】月盈則食。【春秋·隱三年】日有食之。  
又【左傳·襄九年】晉侯問於士弱曰:吾聞之, 宋災, 於是乎知有天道, 何故。對曰: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 以出内火。  
又【禮·檀弓】我死, 則擇不食之地而葬我焉。【註】不食, 謂不墾耕。  
又【前漢·外戚傳】房與宮對食。【註】應劭曰:宮人自相與爲夫婦, 名對食。房宮, 二人名。  
又【揚子·方言】食閻, 勸也。南楚凡已不欲喜而旁人說之, 不欲怒而旁人怒之, 謂之食閻。  
又寒食, 節名。【荆楚歲時記】去冬至一百五日, 卽有疾風甚雨, 謂之寒食。  
又大食, 國名, 在西域波斯國西, 都婆羅門, 兵刃勁利, 勇于野鬬。  
又【廣韻】戲名。博屬。  
又姓。漢有食子通。【希姓錄】後漢食于公。  
又【集韻】祥吏切【正韻】相吏切, 音寺。【論語】有酒食, 先生饌。【禮·曲禮】食居人之左。【註】食, 飯屬也。  
又糧也。【周禮·地官·廩人】匪頒賙赐稍食。  
又以食與人也。【詩·小雅】飮之食之。【禮·內則】國君世子生, 卜士之妻, 大夫之妾使食子。【註】食謂乳養之也。【左傳·文元年】穀也食子。【註】食, 養生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羊吏切, 音異。【廣韻】人名。漢審食其, 酈食其。【荀悅·漢紀】作異基。  
又叶式灼切, 音爍。【易林】三河俱合, 水怒踊躍。壞我王室, 民困于食。
考證:〔【易·需卦】君子以飮食晏樂。〕 謹照原文晏改宴。〔【宋史·司馬光傳】世人取果餌刻鏤之, 朱緣之。〕 謹照原文朱緣之改朱綠之。〔【爾雅·釋詁】食, 僞也。【疏】言而不行, 如日之消盡, 故通謂僞言爲食言。〕 謹照原文如日改如食。〔【左傳·襄九年】古之火正或食於心或食於咮, 以出納火。〕 謹照原文出納改出内。〔【周禮·地官·廩人】廩人賙賜稍食。〕 謹按廩人二字不當重複。謹照原文廩人賙赐稍食改匪頒賙赐稍食。

分类:【戌集下】【食字部】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shí
吃: 肉。 欲。
吃的东西: 品。粮 。零 。丰衣足 。
俸禄:“君子谋道不谋 ”。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日 。月 。



拿东西给人吃: 母(乳母)。



用于人名:郦 其(j?)(中国汉代人)。

笔画数:9;
部首:飠;
笔顺编号:34451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