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绲 | 拼音: | gǔn , | 笔划: | 11 | 部首: | 纟 | 五笔输入法: | xjxx | | | 绲的汉字演变 | | 康熙字典解字: 原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古本切, 音袞。【說文】繡帶也。【詩·秦風】竹閉緄縢。【傳】緄, 繩也。【後漢·南匈奴傳】童子佩刀緄帶各一。【註】緄, 織成帶也。 又【集韻】胡昆切, 音魂。縫也。 又【集韻】戸袞切, 音混。混夷或作緄。【史記·匈奴傳】自隴以西有綿諸緄戎。【註】字當爲混。 又【集韻】公渾切, 音昆。義同。
分类:【未集中】【糸字部】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绲 (緄) gǔn 织成的带子。 绳。 一种缝纫方法, 沿着衣服等的边缘缝上布条、带子等(亦称“滚边”): 绲边。 笔画数:11; 部首:纟; 笔顺编号:5512511153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