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宋朝皇帝列表(含画像、简介) |
北宋 宋朝——后周恭帝继位后, 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 归德军驻扎在宋州(今河南商丘)。次年, 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即位, 因其发迹在宋州, 故国号曰“宋”, 定都汴梁(今开封), 靖康年间, 金兵攻陷汴京, 北宋遂亡。徽宗第九子赵构在临安(今杭州)重建宋王朝, 史称“南宋”。 宋太祖 赵匡胤 ![]() 太祖赵匡胤(公元927,976年), 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 庙号宋太祖, 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出身出官家庭, 赵弘殷次子。948年, 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 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 赵匡胤任禁军军官、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 恭帝即位, 建隆元年(960年), 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 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 领兵出征, 发动“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代周称帝, 建立宋朝, 定都开封。赵匡胤称帝后, 先后攻灭南平、后蜀、南汉、南唐和湖南等割据政权, 统一全国, 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混战局面。 赵匡胤统治时期, 吸取唐朝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导致灭亡的教训, 接受贤臣赵普的建议, 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夺了武官的地位, 从而“重文轻武”, 加强中央集权。使宋没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社会比较安定。但是也导致宋朝“积贫积弱”, 外族纷纷侵扰。但也因为重文轻武, 使宋代文学、哲学、美术、科技异常发达。开宝九年(976年), 赵匡胤在北征契丹的途中暴死, 享年50岁。 宋太宗 赵炅 ![]() 宋太宗 (939—997), 北宋第二位皇帝(967年——997年在位), 名赵炅。太祖弟, 初名匡义, 后改光义,即位后,改名炅在位22年。赵弘殷第三子, 是北宋开国君宋太祖赵匡胤的亲弟弟。本名赵匡义, 太祖登基后一度改称赵光义。宋太宗很有作为, 勤于政务, 关心民生;不过由于他两度伐辽失败, 导致四川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但是总的来说, 他统治时期宋朝比较强盛。 他曾参加陈桥驿兵变, 拥立其兄为帝。继承太祖各个击破割据政权的方针,迫吴越王献土归降, 又亲征灭北汉, 试图收复幽云十六州。但在两次对辽征战失败后,采取消极防守的方针。对内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科举取士制度, 建崇文院编《太平御览》等。他注重兴修水利, 开垦荒地, 统治晚期剥削加重, 激起王小波、李顺起义。他背弃了“金匮之盟”, 费其弟光美为庶人后杀掉, 又费其长子楚王元左为百姓。997年, 病逝于汴京万授殿, 终年五十九岁。 宋真宗 赵恒 ![]() 宋真宗 (968—1022)北宋皇帝(997—1022), 名赵恒, 原名赵德昌, 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 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 997年以太子继位。宋真宗统治时期治理有方, 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 国家管理日益完善, 北宋比较强盛。他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寿王。后立为太子。统治前期的咸平、景德年间因勤于政事, 经济发展,号称治世。但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进犯澶州, 真宗亲征, 澶渊之役订城下之盟, 开创纳岁币求和苟安的先例, 以物质换取和平, 加重了人民的负�!:笃谌斡猛跚� 若大兴祥瑞,东封泰山,西祀汾阳,又广建佛寺道观,劳民伤财,导致社会矛盾激化.1022年病逝于忭京宫中延庆殿, 终年五十五岁, 在位二十五年, 葬于永定陵 宋仁宗 赵祯 ![]() 宋仁宗 (1010—1063)北宋皇帝(1022—1063)。名赵祯,原名受益, 是宋真宗的第六子, 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 1018年立为皇太子, 赐名赵祯, 1023年即帝位, 时年13岁, 由章献太后垂帘听政, 十余年后亲政, 1063年病死开封, 享年54岁。他的统治开始较为节俭。但对西夏战争屡败,被迫以“岁赐” 银、绢、茶妥协, 对辽也以增纳岁币求和。土地兼并及冗宫、冗兵、冗费现象日益严重,虽起用范仲淹等进行改革,但结果失败。但总的来说, 仁宗在位期间国家比较安定, 1063年, 仁宗病逝于宫中福宁殿, 终年五十四岁。据《宋史》载, 其母李氏生仁宗后, 被刘德妃窃为己子, 仁宗即位后, 仍认刘后为生母, 李氏临死也没敢母子相认。刘后死后, 仁宗才知道内情, 追封李氏为皇太后。后人根据这段历史编写了《狸猫换太子》。 宋英宗 赵曙 ![]() 宋英宗名赵曙(公元1032,1067年), 太宗曾孙, 北宋第五代皇帝, 1063年 - 1067年在位。他是前任第四代皇帝宋仁宗的从兄弟允让的第十三子。在位时碌碌无为, 北宋就此衰落。 仁宗无子, 英宗幼年被仁宗接入皇宫抚养, 赐名为宗宝。1050年为岳州团练使, 后为秦州防御使。1055年立以为嗣。英宗在位期间, 任用旧臣韩琦等人, 不想改革, 但与辽国和西夏没有发生战争。1067年, 病逝于宫中福宁殿。在位四年葬于永厚陵, 陪葬有高后、狄青、杨延昭等。 宋神宗 赵顼 ![]() 宋神宗, 名赵顼(公元1048~1085年), 原名仲铖。英宗长子。英宗病死后继位。在位18年, 病死, 终年38岁, 葬于永裕陵(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堤东堡)。神宗赵顼, 先后封为淮阳王、颖王。英宗病危时被立为太子。他喜欢读《韩非子》一书, 读后说:“天下弊事很多, 不能不改革。”英宗于公元1067年正月丁巳日病死, 他于同日继位, 第二年改年号为“熙宁”。 赵顼即位后, 面对北宋“积贫积弱”的严重局面, 为了实现富国强兵, 缓和阶级矛盾, 挽救封建统治的�;�, 他不治宫室, 不事游幸, 废去元老, 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新法推行了十几年, 使国家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 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但是, 新法触动—了大地主的利益, 遭到保守派官员的强烈反对。当时, 有个地方发生地震和山崩, 保守派就说这是王安石变法不当, 引起老天发怒。公元1073年, 河北地区遭受大早, 灾民被迫逃荒。有个保守派官员趁机画了一幅流民图呈送给赵顼说:“早灾是由于王安石变法造成的, 只要停止变法, 罢免了他, 老天一定会降雨消灾。”曹太后和高太后也在赵顼面前哭诉王安石搞乱了天下, 要求停止新法。神宗动摇了, 王安石先后两次被迫辞职, 以后就一直没有出来做官。王安石辞官后, 赵顼还把大部分新法维持了近十年, 直到他死去。在对西夏的战争中, 他前期任用王韶, 获得了熙河战役的胜利, 收复了两千里故汉地。后期任用宦官李宪, 因指挥失当在灵武遭致惨败。神宗半夜得到消息, 起床踱步, 达旦未眠, 因此得病。公元1085年2月神宗病重, 3月立子赵佣为太子, 嘱咐由高太后协同处理国事。戊戌日, 病死于汴京宫中的福宁殿。赵顼死后的庙号为神宗。 宋哲宗 赵煦 ![]() 宋哲宗赵煦(公元1077,1100年), 北宋第七位皇帝(1086年——1100年在位), 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 原名佣, 曾被封为延安郡王, 镇守宋朝西北部边境。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 元丰八年, 神宗死, 赵煦登基为皇帝, 是为宋哲宗, 改元“元佑”。 病逝于汴京, 在位十五年, 终年二十四岁, 葬于永泰陵。哲宗登基时, 只有10岁, 由高太后执政。高太后执政后, 任用顽固派大官司马光为宰相。司马光一上台, 就把神宗时的“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全部废止。宋哲宗对于司马光与高太后的执政与压制感到不满。到了元佑八年(1093年), 高太后死, 哲宗亲政。哲宗亲政后表明绍述, 追贬司马光, 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于岭南(今广西一带), 接着重用革新派如章敦、曾布等, 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 减轻农民负担, 使国势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绍圣”, 并停止与西夏谈判, 多次出兵讨伐西夏, 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元符三年(1100年)1月病逝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哲宗是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由于在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不但没有获得解决, 反而在宋哲宗当政期间激化, 种下了北宋灭亡的原因。 宋徽宗 赵佶 ![]() 宋徽宗 (1082—1135)北宋皇帝(l100—1125)。名赵佶, 宋神宗十一子, 是中国宋朝第八位皇帝, 也同时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工于书画, 以花鸟画和“瘦金书”书法名于世。书法初师薛稷, 草书学黄庭坚。楷书瘦劲峻丽, 有“屈铁断金”之誉, 自成法度, 世称“瘦金体”。传世书迹有《真草千字文》、《临写兰亭绢本》等。他兄长宋哲宗无子, 死后传位于他, 在位25年(1100年-1125年)赵佶于在位期间, 过分追求奢侈生活, 在南方采办“花石纲”, 搜集奇花异石运到汴京修建园林宫殿, 崇信道教, 自称“道君皇帝”, 任用贪官宦官横征暴敛, 激起各地农民起义。当金兵入侵, 无法应付时, 急忙传位给他儿子宋钦宗去对付, 自己则当“太上皇”, 但终于无法挽回局势, 父子两人皆被金兵俘虏北上, 受尽折磨, 八年后死于黑龙江依兰。 宋钦宗 赵桓 ![]() 宋钦宗 (1100—1156)北宋皇帝。名赵桓。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时受父徽宗之禅即位。次年被迫起用主战派李纲抗金,斩杀罢黜了蔡京一党。但仍答应以赔款、割太原等三镇乞降求和。汴京城破后, 降金, 北宋灭亡。靖康二年 (1127年)与徽宗为金兵俘掳北去, 囚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1161年, 钦宗赵桓在金国被马踩死, 终年五十七岁, 葬处不明。 宋高宗 赵构 ![]() 宋高宗 (1107—1187)南宋皇帝。名赵构。徽宗子。靖康二年(ll27年)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 于南京 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拒绝主战派抗金主张,南逃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定都, 建立南宋政 权。统治期间,虽迫于形势以岳飞、韩世忠等大将抗金, 但重用投降派秦桧。后以割地、纳贡、称臣等屈辱 条件向金人乞降求和, 收韩世忠等三大将兵权, 杀害岳飞。1161年, 金帝完颜亮撕毁和议, 再次南侵。高宗以屈辱求苟安的国策遭到强烈反对。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传位于孝宗,自称太上皇。1187年, 病逝与临安宫中的德寿殿, 终年八十一岁, 葬于永思陵。著有《翰墨志》。 宋孝宗 赵昚 宋孝宗赵眘(公元1127,1194年), 孝宗登基后, 定年号“隆兴”, 立志光复中原, 收复河山, 遂恢复名将岳飞谥号“武穆”, 追封岳飞为鄂国公, 剥夺秦桧的官爵, 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 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 大败。接着金军趁胜追击, 南宋军队损失惨重。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干道”, 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干道年间, 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 宋孝宗专心理政, 百姓富裕, 五谷丰登, 太平安乐, 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 所以使南宋出现“干淳之治”(干:干道, 淳:淳熙)的小康局面。孝宗是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淳熙十四年(1187年)10月, 高宗病卒, 孝宗为了服丧, 让太子赵敦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2月又禅位于太子, 太子即位后, 是为宋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 闲居重华殿, 继续为高宗服丧。光宗与孝宗不和, 长期不去探望孝宗。为此, 孝宗闷闷不乐而起病。最终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6月, 孝宗逝于临安重华殿。 宋光宗 赵敦 宋光宗赵敦(公元1147,1200年), 宋光宗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较昏庸的一位。他受父宋孝宗禅位而登基做皇帝以后, 已经43岁。宋光宗体弱多病,又没有安邦治国之才,而且光宗听取奸臣谗言, 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 又由当时著名的妒妇、心狠手辣的李皇后来执政, 奸佞当道, 朝政从宋孝宗时的清明转向腐败, 宋光宗自己却不思朝政, 沉湎于酒色之中。光宗历来就与孝宗不和, 宋孝宗逊位后他长期不去探望。绍熙五年(1194年), 宋孝宗得�。喂庾诩炔磺肴丝床∮植蝗ヌ酵⒆�, 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丧。因此, 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允许, 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 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 自称“太上皇”。庆元六年(1200年)春, 由于光宗过于闷闷不乐就去世了, 死后葬于永崇陵。 宋宁宗 赵扩 宋宁宗赵扩(公元1168,1224年), 南宋第四代皇帝, 年号庆元。宁宗即位后, 任用赵汝愚和韩侂胄。赵、韩两派斗争激烈。宰相赵汝愚倡导理学, 引荐朱熹, 企图组织韩侂胄参政。宁宗罢免了赵汝愚, 韩党专权。又定理学为伪学, 禁止赵汝愚、朱熹等人担任官职, 参加科举。这就是“庆元党禁”。1202年, 才宣布弛禁。宁宗还追封岳飞为鄂王, 削去秦桧封爵, 大快人心, 打击了投降派。1206年, 韩侂胄冒然北进而大败, 被杨皇后所害, 主和派把持了朝政。1208年, 在史弥远的操纵下与金订立屈辱的“嘉定和议”, 向金朝称伯, 自己称侄, 又向金朝进贡金银, 韩侂胄死后史弥远成为宋宁宗的宰相兼枢密使, 独揽宋朝大政。史弥远恢复了秦桧的王爵和官职。宋宁宗时期, 宋朝比较安定, 百姓比较富�!K文诨够指蠢硌У匚�。1224年, 死于宫中。在位三十年, 终年五十七岁, 葬永茂陵。 宋理宗 赵昀 ![]() 宋理宗赵昀(公元1205,1264年), 是南宋第五代皇帝。宁宗养子。他在位时间是从1224年到1264年。宋理宗本不是皇子, 而只是宋朝皇家的一个亲戚, 他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他的前任宋宁宗死后, 宰相史弥远废太子赵弘, 立宋理宗为皇帝。宋理宗十分无能, 登基后将所有国家事物都交给史弥远, 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 一直到1233年史死后宋理宗才开始亲政, 但他依然对政治不感兴趣, 将国家大事交给他的宰相丁大全处理, 他本人崇拜理学。1234年南宋联蒙古国灭金。1259年, 蒙古攻鄂州, 宰相贾似道以宋理宗名向蒙古称臣, 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1264年10月, 理宗病死于临安, 在位40年, 终年60岁, 葬于永穆陵。 宋度宗 赵禥 ![]() 宋度宗赵禥(公元1240,1274年), 在位1265年—1274年), 在位10年, 享年35岁, 宋度宗长大后十分昏庸无能。他即位时, 金朝已经灭亡多年, 北方元朝军队大举南下, 国难当头, 他却将军国大权交给奸臣贾似道, 政治十分腐败黑暗, 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自己却依旧穷途奢侈, 荒淫无道, 沉湎于酒色之中, 宋朝病入膏肓, 无可救药, 只有等着灭亡。北方元军多次出兵进攻南宋, 宋廷虽腐朽, 但是广大军民的抵抗, 使得元军不得不撤回。度宗即位后, 元军猛攻襄樊。这一次是决定南宋小朝廷兴亡的关键战役。然而贾似道密而不报, 还说已经取胜, 度宗在完全不予以审问的情况下竟对此言深信不疑。最后, 元军于咸淳十年(1274年)初攻破围攻5年的襄樊, 为宋朝敲响丧钟, 宋度宗闻知顿时昏倒, 但是他仍然借酒浇愁。不久就因酒色过度而死。1274年7月, 度宗病逝于宫中, 终年三十五岁, 在位十年。葬于永绍陵。 宋恭帝 赵显 宋恭帝赵显(1271年-1323年), 南宋第七位皇帝(1274年—1276年在位), 宋度宗次子。他是全皇后所生, 是宋端宗赵是之弟, 宋末帝赵昺兄, 即位前封嘉国公、左卫上将军等, 谥号恭皇帝, 无庙号(一说庙号恭宗)。宋咸淳十年(1274年)十月, 宋度宗驾崩, 年四岁的赵隰在奸相贾似道的扶持下登基做皇帝, 是为宋恭帝, 改明年为德祐元年。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但军国大权依然在贾似道之手。当时元朝军已平定中国北方和西南, 在取得南下最重要通道襄阳城的控制权之后, 渡过长江向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进发。谢太皇太后一面在全国通令“勤王”, 一面向元军乞和。势如破竹的元军在击破各地的防线, 相继降服了长江中游诸州。1275年, 贾似道率领的3万大军在芜湖与元军对战大败。不久, 谢太皇太后和宋恭帝在舆论压力下诛贾似道, 不过为时已晚, 宋朝亡国在即。同年年中, 元军已经占领了江东(今日的江苏�。┐蟀氲牧焱�。1276年1月18日伯颜率领的元军兵临临安。南宋朝廷遣陆秀夫求和称侄不成, 只好向元军投降。 宋端宗 赵昰 宋端宗, 名赵昰(公元1268-1278年), 度宗长子, 恭帝兄。恭帝被元掳往北方, 陆秀夫等拥立他为帝。在位3年, 在元军追击中受惊而死, 终年11岁, 葬于永福陵(今广东省新会县南)。 赵昰, 曾先后被封为吉王、益王。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元军进逼临安时, 他由驸马都尉杨镇等护卫, 出逃福建。欲对宋室斩草除根的伯颜派兵追赶, 未果而还。3月, 赵昰等人到达福州, 得知临安沧陷, 恭帝被掳往北方。5月, 陆秀夫、陈宜中、张世杰等人在福州拥立他为帝, 改年号为“景炎”。 35作文网 端宗在位时, 年仅8岁, 朝臣陆秀夫等坚持抗元, 力图恢复宋朝, 但在元军的紧紧追击下, 他只得由大将张世杰护卫着登船入海, 东逃西避, 疲于奔命。左丞相陈宜中对大局绝望, 远走占城(今越南境内)。 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3月, 端宗为躲避元将刘深的追逐, 上船避入广州湾, 一天夜间, 坐船不慎被颠覆, 端宗落入海中, 后被左右救起, 已经喝了一肚子的水, 而且就此起�。诺煤眉柑於冀膊怀龌袄�。因元军追兵逼近, 他又不得不浮海逃往冈州(今广东省雷州湾), 经此颠簸, 又惊病交加, 于4月病死。 宋幼主 赵昺 赵昺(1272年——1279年), 南宋亦是宋朝最后一位皇帝(第九位, 1278年——1279年在位), 在位2年, 享年8岁。赵昺是宋朝度宗幼子, 曾被封为信国公、广王、卫王等爵位。南宋于1279年3月在崖山海战中被元军大败, 全军覆灭, 陆秀夫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 张世杰、杨太妃等人也相继投水殉国。南宋最后一位皇帝死去, 宋王朝灭亡。 附: 赵昺, 曾先后封为信王、广王、卫王。临安危急时, 他在母亲杨淑妃带领下, 暗暗出城, 逃到泉州(今福建省泉州市)。宋端宗于景炎三年(公元1278年)4月病死, 赵昺被陆秀夫, 张世杰于同月冈州拥立为帝, 5月, 改年号为“祥兴”, 6月, 迁到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南)。 与此同时, 南宋右丞相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被元军统帅张弘范的弟弟张弘正所俘, 其统领的督军府从此瓦解。宋幼主 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正月, 元将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元军直趋崖山。崖山背山面海, 地势险要, 张世杰下令焚烧岛上行宫军屋, 人马全部登船, 然后依山面海, 将1千多条战船排成长蛇阵, 用绳束连接在一起, 船的四周筑起城楼, 船上涂上一层厚厚的湿泥, 缚上一根根长木。将帝昺的座船安置在中间, 诏示将士与舰船共存亡。 张弘范见宋军战船集结, 行动不便, 就先用小船装满柴草, 浇上油, 点火后乘风攻击宋水军。宋军船上的湿泥阻止了火势蔓延, 长木又顶住了火船, 使元军的火攻归于失败。张弘范又阻断了宋军的水源, 封锁了�?�。宋兵饥渴交加, 处境日益困难。张弘范派人劝降, 被张世杰拒绝。2月6日, 双方进行了最后的决战, 张弘范分兵四路, 发动猛攻。宋军正在拼命抵抗时, 忽听得张弘范所在的指挥船上奏起了音乐。宋军以为这是元军将领在举行宴会, 战斗就松懈了一下。不料此乐声是元军总攻的讯号, 张弘范的指挥船直扑而来, 箭如暴雨。元军在乱箭掩护下, 夺走了宋军的战船七艘。各路元军又一齐猛扑过来, 从中午到傍晚, 海战进行得异常激烈。忽然, 张世杰见到一条宋船降下了旗帜, 停止了抵抗, 其他战船也降下旗帜, 知道大势已去, 急忙一面将精兵集中到中军, 一面派出一只小船和十多名士兵去接帝昺前来, 准备突围。帝昺这时正由左丞相陆秀夫守护着, 待在一艘大船上。小船来接帝昺, 陆秀夫不知这是真是假, 又担心帝昺如突围不成而被元军截获, 坚决拒绝。他知道君臣都难以脱身了, 就连忙跨上自己的座船, 仗剑驱使自己的妻子投海自尽。然后, 换上朝服, 回到大船礼拜帝昺, 哭着说:“陛下, 国事至今一败涂地, 陛下理应为国殉身。德佑皇帝(恭帝)当年被掳北上, 已经使国家遭受了极大的耻辱, 今日陛下万万不能再重蹈覆辙了!” 帝昺则给吓得哭作一团。陆秀夫说完, 将黄金国玺系在腰间, 背起九岁的帝昺奋身跃入大海, 以身殉国。顷刻间君臣二人就沉没得无影无踪。其他船上的大臣, 宫眷, 将士听到这个噩耗, 顿时哭声震天, 几万人纷纷投海殉国。张世杰率领水军余部突围而出来到海陵山脚下, 不久, 有人带来了陆秀夫背负帝昺共同殉国的噩耗。张世杰悲痛不已, 此时, 飓风再来, 部下劝他上岸暂避。张世杰俯视着在风粮中飘摇的宋军残船, 拒绝暂避。绝望地回答:“无济于事了, 还是与诸君共甘苦吧”又说道:“我为赵氏, 也算竭力了, 一君身亡, 复立一君, 如今又亡, 我在崖山没有殉身, 是望元军退后, 再立新君, 然而, 国事发展到如此地步, 难道这是天意。”说完堕身入�!� 南宋灭亡。(这是中国第一次灭国, 当时百姓及官员投海殉国后, 第二日海中浮尸几万, 故而传出“山崖之后再无中国”之说, 真是可歌可泣�。�。 |
相关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