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龄的别称 | | 我国对不同年龄的人给予了不同的称谓。这些称谓一般都是古已有之。从这些称谓中可以知道大概的年龄。 | | | | 孩提 | 幼儿时期 | | 总角 | 童年时期 | | 及笄 | 女子15岁 | | 弱冠 | 男子20岁 | | 花信 | 女子24岁 | | 而立 | 30岁 | | 不惑 | 40岁 | | 知命 | 50岁 | | 花甲 | 60岁 | | 古稀 | 70岁 | | 喜寿 | 77岁 | | 米寿 | 88岁 | | 白寿 | 99岁 | | 耄耄 | 80-90岁 | | 期颐 | 100岁 | | 孩提:指初知发笑, 尚在襁褓中的幼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 无不知爱其亲者。” 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指代婴儿。 垂髫(tiao):幼童, 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髫:儿童垂下的头发, 因此称儿童或童年为垂髫;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 将头发束成一髻。因此用束发代指成童, 当指八岁以上的儿童。 总角:古代男女末成年前束发为两髻, 形状如角, 故称总角。《诗经·氓》“总角之宴, 言笑晏晏。” 豆蔻年华:豆蔻, 一种多年生植物。豆蔻年华喻指十三四岁的姑娘。 笄(ji)年:古代女于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来, 挽一个髻, 插上叫做笄的首饰, 叫笄礼。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 所以女子到了成年, 叫“笄年”, 又称“及笄”。《礼·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弱冠:《仪礼·曲礼》中将男子二十岁称“弱”, 到这个年龄就可举行冠礼。其时身体尚弱, 故称弱冠。 结发:初成年。《汉书·施仇传》:“结发事师数十年, 贺不能及”。后称元配为结发。曹植诗《种葛篇》:“与君初婚时, 结发恩义深”。 而立:《论语·为政篇》:“子曰:君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后来因此称二十岁为“而立之年”。 不惑:人到四十称“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 能明辨事理, 而不致迷惑。《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知命:本意指认识天命。《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因以知命为五十岁之代称。 花甲:古人用天干和地支相配来纪年, 天干地支顺次组合为六十个纪序年号, 故称六十甲子, 也称花甲子或花甲。每六十年一个循环, 所以称六十岁为“花甲之年” 古�。浩呤甑拇�。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mao die):指八十、九十岁。《礼·曲礼》上:“八十九十曰�!!绷陨显获�。后来用“耄耋”泛指年寿高。 下寿 中寿 上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 七十为中寿, 九十为上寿。 期颐:称百岁之人。百岁为人生年数之极, 故曰期。此时起居生活待人养护, 故曰颐。《礼·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