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用的时间表示词
表“年”的词语:除了岁、载、春、秋、春秋等词语表示外, 祀(殷代称年为“祀”)、霜(贾岛《渡桑干》诗“客舍并州已十霜, 归心日放忆咸阳。”中的“霜”即年。)、稔(谷一熟为稔, 故也谓“年”为稔)也是年的表示词语。
岁暮:表示年终、一年完。
累年:表示一年年
期年:表示周年整。
期月:表示一整月。
兼旬:则指二十日(天)。
一旬:指10日整。
旬余:指十多天。
既望:指农历十六“既望”月团圆。
侵晨:指天正亮。
质明、拂晓、破晓:皆指刚刚天亮。
旦日:表示明天为旦日。
旦旦:连用表示天天。
旦暮:指早和晚。
夙夜:是指朝与夕。
中夜:指半夜时分。
夜阑:指深夜时分。
翌日:是指第二天或明天。
亭午:大约指中午十二点。
光阴、岁月:皆指时间。
少顷、俄顷、少间:皆指一会儿的短时间。
须臾、瞬间、刹那、随即、寻、俄、旋、遽:皆指极短的一小会儿时间。
“朔”日:称农历初一。
“望”: 称农历十六为“望”月团圆。
晦:农历每月尾日为晦。
日:称每一天。
旦:称每一天的早晨。
暝、暮:皆称每一天的傍晚。
除此之外, 象乌飞兔走、白驹过隙、日月如梭、光阴似箭也都是表示时间的词, 这里就不在一一列出。另外, 在我国古代没有发明计时用的时钟之前, 白日计时用的是“日晷”, 以日影的移动算时间;夜晚计时用的是“更漏”。我国直到明代才有了时钟的出现。
二、一天内的时间表示词
古人把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 这十二个时辰又有特定的名称与今天的二十四小时记时法相对应。现试列表如下:
古名称 时辰 现在记时
夜半 子时 相当于23——1时
鸡鸣 丑时 1 —— 3时
平旦 寅时 3 —— 5时
日出 卯时 5 —— 7时
食时 辰时 7 —— 9时
隅中 巳时 9 ——11时
日中 午时 11 — 13时
日die 未时 13 — 15时
晡时 申时 15 — 17时
日入 酉时 17 — 19时
黄昏 戍时 19 — 21时
人定 亥时 21 — 23时
明确了古人的记时法, 我们对古文中涉及到的时间名称就容易理解了。比如“鸡鸣入机织, 夜夜不得息”的“鸡鸣”就是指晚上一时至三时。
三、季节月份的时间表示词
在我国, 季节与月份常用的别名也很多。现列举如下: 1. 月份的代称(异名)
一月:正月、孟春、寅月、首春、元阳、初月、开岁、初春、
二月:仲春、卯月、仲月、杏月、丽月、花朝
三月:季春、辰月、暮春、杪春、桃月、蚕月、
四月:孟夏、巳月、清和、槐序、槐月、麦月、麦秋、
五月:仲夏、午月、蒲月、榴月、中夏
六月:季夏、未月、暑月、荷月、暮夏、
七月:孟秋、申月、巧月、首秋、初秋、兰月、瓜月、凉月
八月;仲月、酉月、中秋、正秋、桂月、爽月
九月:季秋、戍月、暮秋、菊序、霜序、菊月、咏月
十月:孟冬、亥月、初冬、良月、阳月、开冬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畅月、复月、龙潜、雪月、冬月、大吕、
十二月:季冬、丑月、严冬、嘉平、暮平、临月、腊月、风杪、残冬、冰月、岁暮
2 .四季的代称
春季:初春、早春、阳春、芳春、暮春
夏季:初夏、中夏、暮夏、九夏、盛夏、炎夏、三夏
秋季:初秋、中秋、暮秋、三秋、金秋、九秋、清秋、高秋、霜秋、霜天
冬季:初冬、中冬、寒冬、九冬、暮冬、雪冬、冷冬、隆冬
四、有关时间的词语: 五、表示时间的成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