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汉字的造字方法归纳为六种, 总称“六书”, 即所谓“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方法不是在造字之前就有的, 而是后代的文字学家归纳和概括出来的。 “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 乃教之六艺, ……, 五曰六书, 六曰九数。”其中没有对“六书”详细的名称, 也没有对六书的解释。西汉刘歆《七略》:“古者八岁入小学, 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 教之六书, 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造字之本也。”这是对六书最早的解释, 象形、象事、象意、象声指的是文字形体结构, 转注、假借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东汉许慎受刘歆的启示, 费几十年的精力整理汉字, 编成《说文解字》一书, 在这本书的“叙”说:“周礼八岁入小学, 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 指事者视而可识, 察而见意, 上下是也。二曰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 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三曰形声, 形声者以事为名, 取譬相成, 江河是也。四曰会意, 会意者比类合谊, 以见指伪, 武信是也。五曰转注, 转注者建类一首, 同意相受, 考老是也。六曰假借, 假借者本无其字, 依声托事, 令长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