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帝的由来 |
【“皇帝”的来历】 皇, 古为上天, 光明之意, “因给予万物生机谓之皇”; 帝者, 生物之主, 兴益之宗, “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 皇为上, 帝为下, 古人的皇帝意指天地, 而皇帝一词则是告诉人们, 天地是万物之主! “皇”的起源 自公元前三千年至前二十一世纪, 是中国文明初起的时代, 三皇的说法不一, 一般认为是伏羲, 女娲, 神农。还有一说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传说伏羲氏, 又称皇羲, 以通神明之德创八卦, 教民结网, 从事渔猎畜牧, 致嫁娶, 以丽皮为礼, 造书契, 以代结绳之政。而已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文字, 就约在五千年前, 因此, 伏羲氏确实应该是中华文化最早的代表。女娲是在伏羲氏以后为天下共主, 他作笙簧, 是音乐的开始, 传说她练石以补天, 聚芦灰以止滔水。神农氏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 传说他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 又创造了五弦琴, 开始蜡祭和市场。看来, 至他开始, 中华民族开始进入农耕社会。 “帝”的起源 『五帝』乃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姬姓、公孙氏, 号轩辕、有熊, 原居于西北, 后迁徙至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一带。炎帝, 姜姓, 号烈山氏或厉山氏。时南方强悍的九黎族, 在其首领蚩尤率领之下, 和炎帝争夺黄河下游地区, 炎帝失败, 向北逃串, 向黄帝求救, 并结为联盟。黄帝统帅炎、黄二部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黄帝在大将风后, 力牧的辅佐下, 大败蚩尤, 结果蚩尤被杀。涿鹿之战后, 炎黄两部落发生战争, 黄帝击败了炎帝。从此, 中原各部落咸尊黄帝为共主, 炎、黄等部落在黄帝的领导下融合成华夏民族。故中华民族素自承为『黄帝后裔』, 又因炎、黄两部落融合成华夏民族, 故也称为『炎黄子孙』。 “皇帝”的由来 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单称“皇”和“帝”, 如周文王、周武王、“三皇”、“五帝”等。春秋战国时期, 周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一些国力强大的诸侯国的国君也自称为王, 如秦惠文王、楚庄王、齐威王、赵武灵王、燕昭王等。公元前221年, 秦王赵政[1]灭掉六国, 平定天下。赵政[2][3]自认为这是亘古未有的功业, 甚至连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 如果不改变“王”的称号, “无以称成功, 传后世”, 于是让李斯等人研究一下怎么才能改变自己的称号, 以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李斯等人商议后报告秦王说, 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 泰皇最贵, 可改“王”为“泰皇”。秦王反复考虑, 认为自己“德高三皇, 功过五帝”, 决定兼采“帝”号, 称为“皇帝”, 以彰显自己的尊贵。 另一种说法: 秦灭六国后, 秦王政觉得自己的功绩超过三皇五帝, 如果不改名号, 显不出他的伟大, 更不能让后代明白他的豊高德厚, 于是他招集了李斯和博士们商议改帝号之事。 丞相王绾禀奏:“三皇五帝的名称, 是天下共主, 实际上本身所占有的领土, 不过方圆千里, 而自商周称王后, 才真正拥有天下, 而且周维持了八百年的朝代, 所以臣认为王的称号最好。” 秦王政不高兴的说:“我不要商朝七百年或周朝八百年的天下, 而是要万世永传的朝代。” 李斯上奏道:“陛下平定天下, 如今海内都已成为郡县, 法令由中央统一, 这是自古以来从未有的事, 所以陛下的功业为三皇五帝所不及。臣认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 而泰皇最尊贵, 臣建议称泰皇。” 秦王政一听, 高兴的说:“泰皇仍与以前分别不出来, 我看, 去“泰”留“皇”, 采上古“帝”号, 称“皇帝”。我称始皇帝, 后世以数计, 二世、三世、直至万世, 传之无穷。另追尊庄襄王为太上。”就这样, 赵政自称“始皇帝”, 后世通称“秦始皇” 。 |
相关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