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十大语文差错 |
《咬文嚼字》发布“2012年十大语文差错” 一、在谈论新闻事件时, 经常用到“发酵”一词, 比如“钓鱼岛争端再次发酵”“韩日岛争连续发酵”。“发酵”的“酵”往往误读成xiào。“发酵”本指复杂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 比喻事物受外力影响发生某种变化。“酵”字历史上有两读:jiào和xiào。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酵”字统读为jiào, 不再读xiào。 二、在报道黄岩岛事件时, 媒体上多次把“潟湖”误为“泻湖”。误“潟”为“泻”是媒体的一个习惯性错误。去年日本大地震时, 曾把日本地名“新潟”误为“新泻”;今年又把“潟湖”误为“泻湖”。“潟”音xì, 义为咸水浸渍的土地;“潟湖”是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淤积的泥沙封堵阻泻而形成的湖, 也指珊瑚礁围成的水域。我国黄岩岛的潟湖, 属于后一种情况。因为“泻”的繁体字“瀉”与“潟”形近, 导致误读误用。 三、在报道诺贝尔文学奖时, 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常被误为《天堂蒜苔之歌》。“薹”, 是蒜、韭菜、油菜等生长到一定阶段时在中央部分长出的细长的茎;蒜薹, 大蒜的薹, 嫩的称蒜苗, 是人们喜欢吃的蔬菜之一。“苔”, 是指一类苔藓植物。有人误以为“苔”是“薹”的简化字, 以致把“蒜薹”写作“蒜苔”。 四、在使用繁体字的场合, “皇后”的“后”常被误成“前後”的“後”。这一差错, 在以往的书法作品和商品广告中多次出现。今年某书画研究机构的书法家, 将装裱好的写有“影後”二字的立轴现场送给台湾影星归亚蕾, 又一次犯了“后”“後”不分的错误。由于这一场面曾由电视报道, 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影响。“后”字本已有之, 原指君主, 引申指“君主的妻子”, 和“前後”的“後”是两码事。 五、在报道捕捉悍匪周克华的新闻时, 某些媒体很不得体地把周克华称作“爆头哥”。“哥”字是近年来的流行用语, 逐渐出现滥用的倾向, “爆头哥”便是一例。恶魔周克华在作案时近距离对着被害人的头部开枪, 这是一种疯狂、残忍的举动。称周克华为“爆头哥”, 无异是化残忍为一笑。 六、在微博语文中, 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差错是:女子自称“贱内”。2012年7月,台湾某艺人陪同丈夫赴云南捐赠“希望厨房”,并发布一条微博, 说:“老公的餐饮服务业能往这样美好的方向发展,贱内与有荣焉!”网友一时议论纷纷。“贱内”是一个谦辞, 旧时用于对人称说自己的妻子。一个现代时尚女性用它来自称, 显然是说错了。 七、在法制新闻报道中, “囹圄”一词常被误为“囫囵”。这和两个词的词形相近有关。比如, 今年某影星在一份因儿子吸毒而代其道歉的网络声明中说儿子“目前又身陷囫囵, 暂不能对公众有一个交代”, 又一次搞错了这两个词。“囹圄”读作línɡyǔ, 意思是监狱。一个人被关押在监狱, 就叫“身陷囹圄”。“囫囵”读作húlún, 意思是完整、整个儿的, 如“囫囵吞枣”。 八、在交通安全新闻报道中, “酒驾”“醉驾”纠缠不清。从2011年醉驾入刑开始, 媒体上有这方面的报道, 往往张冠李戴。2012年10月, 某知名演员在上海街头酒驾被查, 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不少媒体在报道时, 都把“酒驾”误说成“醉驾”。“酒驾”是酒后驾驶, 每100毫升的血液中酒精含量超过20毫克但不到80毫克;“醉驾”是醉酒驾驶, 指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等于或大于80毫克。两者的法律后果不一样。 九、在谈论中日钓鱼岛争端时, 网络上常常把“兄弟阋于墙”误成“兄弟隙于墙”。2012年, 针对日本图谋侵占中国领土钓鱼岛的挑衅, 中国大陆与台湾都坚决地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网民们在谈论这一时事热点时, 喜欢引用“兄弟阋于墙, 外御其侮”来说明当下的情势, 但不少人不会写 “阋”字, 有人误成“隙”, 还有人误成“嬉”。这句古语出自《诗经》, 大意是, 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 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 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侵略。“阋”音xì, 义为争吵, 不能写成“间隙”的“隙”或“嬉戏”的“嬉”。 十、在使用汉字数字时, “零”和“〇”常被弄混。阿拉伯数字“0”有“零”和“〇”两种汉字书写形式。2011年开始正式实施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规定:一个数字用作计量时, 其中“0”的汉字书写形式为“零”;用作编号时, “0”的汉字书写形式为“〇”。许多人在涉及编号的场合, 错误地以“零”代“〇”。比如, “二〇一二年”常被误作“二零一二年”。 |
相关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