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华字典

  按部首检索  按拼音检索
古琴的别称

古琴, 在古代被称为“琴”, 最早见之于典籍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作为“华夏正音”, 古琴艺术寄予了中国千年的正统思想和文化。
除了常见的七弦琴”“玉琴”“瑶琴, 你还知道古琴的哪些别称呢?

【七丝】
琴有七弦, 故名。宋赵抃《游青城山》:陟险齐双屐, 逢幽鼓七丝。
【七弦】
古琴有七弦也。三国魏嵇康《酒会》:但当体七弦, 寄心在知己。
【凡桐】
琴多为桐木所斫, 一般木料所作名'凡桐'。宋苏辙《大人久废弹琴比借人雷琴以记旧曲十得三四率》:久厌凡桐不复弹, 偶然寻绎尚能存。
【玉振】
古琴弹时金声玉振, 故名。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古琴名:冰清、春雪、玉振、黄鹄、秋啸。

【玉琴】
琴以玉饰, 乃名。唐常建《江上琴兴》:江上调玉琴, 一弦清一心。
【玉徽】
琴徽每以玉制。《梁书文学传.庾肩吾》:故玉徽金铣, 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 更合郢中之听。
【丝桐】
古代古琴以丝为弦, 多为桐木所制。三国魏王粲《七哀诗》:丝桐感人情, 为我发悲音。
【孤桐】
峄山南坡所产桐木, 制琴质好, 声音清亮, 故称。《尚书.禹贡》:峄阳孤桐。传:孤, 特也。峄山之阳, 特生桐, 中琴瑟。

【鸣丝】
古琴拨弦丝而后得声, 故称。唐李白《邯郸南亭观伎》:歌鼓燕赵儿, 魏姝弄鸣丝。
【鸣琴】
古琴拨弦而鸣。晋陆机《拟东城一何高》:闲夜抚鸣琴, 惠音清且悲。
【峄阳】
峄山南坡, 称'峄阳', 所产之桐是造琴的上等木料, 故精美之琴代称'峄阳'。注见上'孤桐'。晋葛洪《抱朴子.擢才》:峄阳云和, 不为不御而息唱, 以竞显于淫洼。
【弦桐】
古琴桐木为制, 练丝为弦, 故称。南朝宋谢庄《月赋》:于是弦桐练响, 音容选和。

【桐君】
桐为斫琴佳材, 拟称为'桐君'。宋陈师道《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人生亦何须, 有酒与桐君。
【珠柱】
对琴的美称。北周庾信《小园赋》:琴号珠柱, 书我玉杯。
【流徽】
古琴以十三徽为志, 故琴音为'流徽', 代指琴。南朝梁张率《相逢行》:堂上抚流徽, 雷罇朝夕施。
【清英】 
古琴桐制, 音色清悦, 故称。《文献通考.乐十》:相如之绿绮, 蔡邕之焦尾, 以至玉林、响泉、韵磬、清英、怡神之类, 名号之别也。

【绿绮】
琴之别称。西晋傅玄《琴赋序》:齐桓公有鸣琴曰号钟, 楚庄有鸣琴曰绕梁, 中世司马相如有绿绮, 蔡邕有焦尾, 皆名器也。
【焦桐】
汉蔡邕以烧焦桐木制琴, 故称。《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 邕闻火烈之声, 知其良木, 因请而裁为琴, 果有美音, 而其尾犹焦, 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落霞】
古琴别称。唐陆龟蒙《幽居赋》:著名聚雪, 仍招死草之讯;琴号落霞, 尚被枯桐之说。
【舜琴】
五弦古琴为舜发明, 故称。《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 以歌《南风》。

【虞弦】
虞舜制五弦琴, 见上条。明高明《琵琶记》:强对南熏奏虞弦。
【槁梧】
古人以干枯桐木制琴, 故称。《庄子.德充符》:倚树而吟, 据槁梧而瞑。
【瑶轸】
琴轸玉制, 泛指琴。唐李白《北山独酌寄韦六》:坐月观宝书, 拂霜异瑶轸。
【瑶琴】
对琴的美称。南朝宋鲍照《泥古》:明镜尘匣中, 瑶琴生纲罗。
【鹤轸】
相传师旷鼓琴, 玄鹤来舞。唐王勃《与员四等宴序》:古今惜芳辰者, �:组粲诜玑�;怀幽契者, 伫鸾觞于月径。

【爨cuàn下余】
典出《后汉书.蔡邕传》, 上详。唐韩愈《题木居士》:为神讵比沟中断, 遇赏还同爨下余。亦称'爨下残' 、爨下薪'。
【三尺桐】 
传说神农桐木制琴, 长三尺六寸六分, 故称。宋苏轼《戴道士得四字代作》:赖此三尺桐, 中有山水意。也称'三尺琴'。
【峄阳友】
琴的别称。见前述。明黄一正《事物绀珠》:李建勋称琴为峄阳友。
【清英居士】
对古琴拟人戏称。元罗先登《文房图赞序》:焦桐字良材, 号清英居士。
纵观全文, 二十九个别称, 均有诗词来源可循, 可见在文人墨客间备受推崇, 不愧为“传统高雅艺术之代表”、“国乐之精粹”。

相关资料

  兰花的别称雅称
  粽子的别称
  牡丹花的别称雅称
  古代床的别称雅称
  古代对父亲的称呼及雅称
  古代鹤的别称
  古代鸡的别称雅称
  重阳节的别称、俗称
  �;ǖ谋鸪坪脱懦�
  古代鼠的别称
  古代老虎的别称大全
  初一到初七的别称
  雪的别称雅称
  荷花的别称
  冬至的别称
  古代动物的别称
  汉字小故事(简短六个)
  “大锅饭”词语由来
  “毛病”词语的由来
  “混帐”词语由来
  “胡说”词语的由来
  关于植树节的词语
  “出点子”词语由来
  清明节的别称
  “臭美”词语的由来
  “眼中钉”词语的由来
  “方便”和“解手”词语的由来
  正月(一月)的别称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