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9年十大流行语 |
| 2009年十大流行语是由广大读者推荐, 经语言文字专家多次讨论评议后共同选定的。以下三种情况未列入流行语范围:第一, 一般的新闻词语, 像指人的“周立波”, 指物的“曹操墓”, 指事的“甲流”等。第二, 只出现在网络中, 尚未被纸质媒体认可并广泛使用的词语, 像以谐音方式替代原词的网络用词“杯具”(悲剧)、“洗具”(喜剧)、“餐具”(惨剧)、“茶具”(差距)等。第三, 仿造过去的流行格式而产生的次生词语, 像“楼脆脆”“桥塞塞”等。 一、不差钱 本是东北地区的方言说法。2009年“春晚”赵本山等演出的小品, 用它作了剧名, 产生了轰动效应, 后在全国流行开来。在实际使用中, 多带有调侃的色彩, 并不纠缠于钱多钱少。 二、躲猫猫 2009年2月, 云南省晋宁县看守所里一名24岁的男子因盗伐林木被关入看守所后死去, 警方称死者是在玩游戏“躲猫猫”时眼部被蒙, 不慎撞墙受伤而死亡的。最终侦查结果表明该男子系被“狱霸”殴打致死。此后, “躲猫猫”就有了多种新义:或隐瞒事实, 或逃避监督, 或暗箱操作。总之, 不让人了解真情。 三、低碳 是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2009年12月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在世界范围内又一次掀起了“低碳”浪潮。“低碳”经济、“低碳”科技、“低碳”生活, “低碳”已成为“绿色”的重要标志之一。 四、被就业 2009年7月, 一位应届大学毕业生在网上发帖爆料: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学校已经替他签好了“就业协议书”。于是网友发明了“被就业”的说法, 以讽刺这种虚报高校就业率的行为。随后, 但凡意志遭遇强迫时, 均可套上“被××”的帽子, 如职工“被全勤”, 举报人“被自杀”。 五、裸 流行语用的是引申义, 即只有事物本身, 而没有任何附加物或附加条件。比如“裸婚”是不买房, 不买车, 不戴婚戒, 不办婚礼, 不度蜜月, 只领取结婚证书;“裸官”是家属孩子存款都在国外, 一个人留在国内做官;“裸退”指干部退休后不再担任官方、半官方以及群众组织中的任何职务。 六、纠结 自从四五年前的一部动画片中有个角色大呼“纠结啊”之后, “纠结”便在网上走红。2009年起, 更广泛见于纸质媒体, 并且用法多样。可以作名词, 表示解不开的心结;可以作动词, 表示陷入复杂而尴尬的境地;可以作形容词, 表示思绪的极度困惑和混乱。 七、钓鱼 完整的说法叫“钓鱼执法”, 指执法人通过“钓钩”, 诱惑一个原本没有违法意图的人去从事违法活动, 然后实施执法。2009年10月上海发生的一起查”黑车“事件使之引起关注并流行。凡是违反法律精神, 别有用心地诱人上钩, 都可以称之为“钓鱼”。 八、秒杀 网络游戏的专用词, 指玩家在游戏中瞬间被PK出局或瞬间将对手击倒。2009年9月, 某购物网站周年庆推出了“秒杀”活动:在网络拍卖开始后第一个确认的网络买家, 可以按照远低于成本价的秒杀价买到指定商品。于是“秒杀客”“秒杀族”应运而生。此后, “秒杀”又用于其他领域, 比如股市中某股票价格短时间内大幅下跌, 也叫“秒杀”。 九、蜗居 本指谦称自己的住所, 像蜗�?且谎列〉姆孔�。2009年电视剧《蜗居》热播, 在房价节节攀升的大背景下, 剧中年轻人为买房而沦为房奴的故事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它让人们对“蜗居”一词有了深刻印象, 不仅可指空间上的狭窄, 也可指精神上的狭窄。 十、蚁族 随着《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一书的出版, “蚁族”一词就频繁地在各媒体亮相。它指的是高学历低收入的群体。这些人一般聚居大城市的边缘地区和近郊农村, 因和蚂蚁有若干相似之处而得名。他们虽然弱�。鼗忱硐�, 充满活力, 具有挑战的意识和顽强的意志。 《咬文嚼字》编辑部 |
| 相关资料 |